「月之都 千曲」 故事
所謂日本遺產
「日本遺產」是指藉由地區的歷史景點、特色等來描述日本文化與傳統的故事,並且獲得文化廳認定為日本遺產的事物。在說古之前不可或缺的正是充滿魅力的有形、無形的各式各樣的文化財群,以地區做為主體,全面地開發、利用這些文化財群,不僅對日本國內,也針對海外進行策略性的傳播,藉由這些行動期待達到振興地區的目的。
日本遺產「月之都 千曲」
~姨捨梯田創造的摩訶不思議,彷彿天方夜譚的月亮景色「田每之月」~
日本遺產「月之都 千曲」
姨捨梯田創造的摩訶不思議,
彷彿天方夜譚的月亮景色「田每之月」
日本遺產 故事
長野縣千曲市位於東西兩側有高山夾持的山間,南北則有千曲川流淌的狹長地理位置。自古以來位處熙來攘往的交通要衝之地。巍然聳立於千曲川左岸的冠着山(自古被稱為「姨捨山」)的山腳下,有一處「照映更級姨捨山的月亮」被稱為「田每之月」,是自古以來廣為人知的賞月名勝。
故事的三大主題
關於賞月『古人的「玩心」』、棄老物語與梯田耕作等『先人的「生活智慧」』、繼承傳統之餘『活在當下「賞月之地」』故事則將以這三大主題來介紹「月之都 千曲」。
1. 古人的「玩心」
賞月名勝、和歌、俳句
描繪摩訶不思議的「田每之月」彷彿天方夜譚景色的浮世繪與錦繪
2. 先人的「生活智慧」
棄老物語
姨捨的梯田耕作
關於月亮的信仰
3. 活在當下「賞月之地」
傳統的「賞月之地」
新的「賞月之地」
1. 古人的「玩心」
令人憧憬的賞月名勝
「我が心慰めかねつ更級や姨捨山に照る月を見て」(看著照映在姨捨山的月亮,就算想安慰自己的心也安慰不了)。平安時代《古今和歌集》中的更級姨捨山,即現在的冠着山。
當時,此地有從信濃國(長野縣)通至京之都(京都)的主要幹道「東山道」之支道,山路設有古代行政機構的更級郡衙。對途經這裡的人們而言,姨捨山是路標的象徵,仰望明月,或許也吟詠和歌表達遠離都城的心情吧。
此外,透過和歌還表達了久聞姨捨山盛名但還未欣賞過照映在姨捨山明月的京之都的人們,希望看到的心情以及流露出的寂寞及哀愁。
「はるかなる月の都に契りありて秋の夜すがらに更級の月」(與遙遠月之都之緣,即使在京都的秋夜凝視著月亮,仍無法想像更級之月),《新古今和歌集》選者之鎌倉時代歌人藤原定家,將此地譽為「月之都」。
昇上鏡台山的明月
江戶時代,松尾芭蕉來到姨捨賞月,以棄老物語為題材,吟唱「無面影及姨的月之友」,著作『更科紀行』。松尾芭蕉或許吟詠的是昇上鏡台山的月亮吧!鏡台山是將月亮比喻為鏡,將山頭比喻為放置明鏡的架台而命名的山。
在姨捨的長樂寺,自從芭蕉來過之後,為尋訪芭蕉的足跡,吸引著多數的文人墨客前來拜訪。境內除了有「芭蕉翁面影塚」的石碑,還有許多的歌碑、句碑都表達了人們對月亮的情懷以及「月之都」姨捨的魅力。
摩訶不思議的「田每之月」
5月下旬,在插秧的前後時期,稻田裡灌滿了水,大小不一的梯田裡照映著月亮。此光景被稱為「田每之月」,是僅此地才能欣賞到的月之風景。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師歌川廣重,在浮世繪上將每一座水田都畫上月亮,描繪著摩訶不思議,彷彿天方夜譚的情景。因為此浮世繪,「田每之月」的景象也廣為流傳。
但實際上並非一眼就可看見所有的梯田都照映著月亮,而是要沿著田間小路行走,隨著目光的轉移即可連續地欣賞到照映在每一座稻田的月影。
「田每之月」最早有書面記錄的是在戰國時代,越後武將「上杉謙信」的川中島合戰戰勝祈願文中。
從山麓的更級八幡宮仰望照映在梯田後方姨捨山的月亮,並將此風景比擬成從山的背後出現阿彌陀佛如來的情景,這就是「田每滿月之景」。
在當時的狂言本《木賊》中,「田每之月」還作為信濃國的名勝之一登場過。
2. 先人的「生活智慧」
棄老物語
「姨捨山」在平安時代的《大和物語》及《今昔物語集》中登場,述說的是將年邁母親丟棄在山中的故事。或是由於「姨捨山」地名的由來又照應著對月亮的孤寂情懷,因此姨捨山棄老的故事也就像真的一樣被流傳了下來。
棄老物語是為了教導人們孝親而創作的文學作品,是由京之都人創作的,以前在《續日本紀》中有記述,更級郡的「建部大垣」,因孝親行為得以終身免稅。諸如此類的故事、史實是要人們珍惜父母以及古老智慧,教育人們要懂得感謝。
姨捨的梯田
現在所看到的「姨捨的梯田」,是經由先人的智慧及努力,在斜坡上開拓成的梯田。江戶時代初期,在斜坡上端建設可儲存豐富湧水的「大池」,接著將整個斜坡都開墾為水田。 現今仍然依照當時的水利慣行,使用大池(稱為「樋水」)的水耕作。
與月亮相關的信仰
位於冠着山頂的冠着神社內奉祀有月之神、月讀尊等諸神,每年7月下旬,當地居民都會舉行祭典。此時期山頂飛舞著的姬螢的奇幻光景,就好像是以棄老物語為主題歌謠曲「姨捨」的老女之舞般。
武水別神社因奉祀八幡神,亦稱八幡宮。隔在神社和通道之間的廣大神宮建築物,是因廢棄佛像,毀壞釋迦(廢佛毀釋)而廢寺的神宮寺廟遺跡,而保存狀態良好的末寺(本山支配下的寺廟),好像是在向人們傳達神教與佛教融合的神佛習和的故事。
中秋滿月左右,9月14日會於神社舉行仲秋祭,每年奉納6~7個地區的獅子舞神樂。仲秋祭據說是源自放生會。
12月10日起至15日期間,舉行自戰國時代就有紀錄的被稱為「大頭祭」的新嘗祭,非常熱鬧。祭典、梯田耕作將人們與地區連接起來。
以稻荷山的傳統建造物群為中心,在市內街角建造刻有「二十三夜塔」,約50座的石碑,述說著昔日盛極一時的等待月亮的行事活動。等待月亮,是指聚集信徒等待月亮升起,然後祈願的行事,石碑是為了紀念行事而豎立的。
3. 活在當下「賞月之地」
傳統的賞月場所
長樂寺自芭蕉來訪之後,眾多民眾也開始喜愛爬上鏡台山頭的月亮了,使這裡也成了賞月勝地。
江戶時代的旅人菅江真澄,在《わがこころ(吾心) 》寫下,有人攀爬到境內高達20公尺,被稱為「姨石」的大岩石上,眺望昇上鏡台山頭的月亮,並舉辦歌會、賞月宴會等情景。
在描述宴會情景的《善光寺道名所圖會》中以「姨捨十三景」介紹了可從長樂寺遙望的高山、岩石等值得一看的景色。其中,境內的姨石、桂之木、寶池,中景的更級川、雲井橋、遠景的冠着山、鏡台山、千曲川等,被認為是吟詠俳句的場所。
滿月的前後,會在長樂寺月見殿舉行演唱會,可享受明月與音樂的夜晚。
此外在中秋滿月的前後,會以長樂寺為中心,舉行觀月祭,遊客們在境內賞月、吟詩作對,熱鬧不已。
新的賞月場所
從位於標高547公尺的JR姨捨站月台,無需抬頭即可看到從千曲川對岸群山升起來的月亮,這是一處絕佳的賞月場所,名副其實的「月之驛」。因為車站蓋在陡峭斜坡上,列車是以現今也少見的折返方式進入月台。從列車車窗可眺望長野盆地的大環繞美景,是日本鐵道三大車窗之一。
近年來,高速公路的姨捨服務區(SA)也作為新的賞月場所而受到注目。眺望美景、欣賞夜景的遊客們絡繹不絕。
遙望明月,療癒心靈,在竹久夢二、志賀直哉等文人也逗留過的位於千曲川河畔的戶倉上山田溫泉消除疲憊,品嘗當地美酒、純白的更科蕎麥麵、蘿蔔絞汁烏龍麵、以及御燒等美食,也是旅遊的樂趣。
對月亮的情懷,超越了時光傳達到現代我們的身上,將來千曲市也會延續新的「月之都」。